![]() |
導演:Edward M. Zwick |
19世紀的世界逐漸被槍砲與鐵路佔據,儘管他們自稱為文明,而文明一詞通常帶有進步的意義,但文明帶來的傲慢無情地斬斷傳統的意識與習慣,在偉大的達爾文的觀點裡所有生物都是對等的,並不存在相對高等的關係,放諸自然皆是如此,當斯巴達人、印地安人或最後的武士面著大敵當前,為了貫徹信念而戰,而相對的這世界也沒有完美的信念,我們只能不斷的提出生命的意義,這何不也是適者(侍者)的生存之道,由長久以來喜歡挑戰族群與社會議題的導演Edward M. Zwick來詮釋,對於傳統與現代的生命議題所產生的衝突,給了一個對等的交代。
曾經虐菜印地安人的 Nathan Algren上尉,因無法接受自己違反自己相信的價值觀,只能藉由酒精來麻痺知覺,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試著找回身為戰士的榮譽感,就跟美國隊長一樣是天生的戰士,但沒了征戰的生活,也沒了活下去的動機,他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是為了什麼而戰,但是在被俘虜後慢慢重新拾回與人之間的互動,在以往萬夫莫敵的姿態逐漸轉變成內斂的武士,對於自我信念的堅持,對生命提出了和諧的定義,並誓死捍衛之,回歸到一種靜態的生活模式,體會比宗教更superior的精神救贖。
本該是動態與思想概念偏重的議題,卻把全部重點放在情感的經營,很多重要的情感戲都有很深刻的配樂襯底(季默大師編曲),把該傳達的情感都充分傳達出來,再加上演員的詮釋力足夠,因而激起觀眾內心漣漪,但也因如此我們只看到情緒的輸出,沒辦法完全滲透真正的武士道精神,比起一般劇情片的思想元素,這部片的情緒反而占了多數,而戰爭的片段也稍稍力道不足,有點想討好武士道的精神層面,也想討好技的層面,呈現出的反而是情緒多了點,但這也才讓人因這些情感而感嘆到一個時代的終結,有點像是武戲柔述的感覺。
武士道的精神說實話我無法一言置之,我並不想幫它貼上無意義的標籤,如同先前所言,是種傳統的意識與習慣的傳承,如同山林之間人走出來的路,淙淙流水沖刷出的河道,我們看著它興盛也看著它衰退,不管是現代化消滅了傳統,還是傳統牽制了現代化,這都是我們自己提出的假設,這之間的愛恨糾葛就是所謂的故事,同時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
圖片來源:Warner B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