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記得小時候在HBO看《侏儸紀公園》時那種感動,啟發我最原始的好奇心與想像力並在充滿冒險的世界裡探索人格,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大概跟《野蠻遊戲》&《晶兵總動員》差不多,片中很多經典都是讓我魂牽夢縈的片段,也從那個時候開始慢慢孵育最天真的恐龍夢,這也是當年的導演Steven Spielberg最大的出發點,一切都起始於一個小小的夢想,他造就了成千上萬人的美好回憶,同時也擔任這次《Jurassic World 侏儸紀世界》的監製,大致上感覺得出來,這部電影嘗試用與當年相同的氛圍去營造一個22年後重新開幕的主題樂園,不同的是加入了更多值得深掘的話題,卻又不失該有的娛樂片價值,這部續作在回顧過往感動的同時也開啟了全新的扣環,我對未來的續集充滿信心 (如果有的話)。
![]() |
燈燈燈~燈燈~ 燈燈燈~燈燈~ |
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旋律,如今設施與大門的顏色都煥然一新,感覺上是一種對美好回憶的讚頌,同時也提醒著我們新的時代的來臨,電影開場為了延續前作的感動,讓一對小兄弟取代觀眾的視野,對於所有園內的設施與恐龍充滿興趣與好奇,每個設施、街景、恐龍都讓我眼睛瞪得跟迅猛龍一樣,我第一直覺是"這座樂園如果是真的就好了!",園區的營造我非常喜歡,餵食秀與倉鼠球都像是真的樂園一樣,如果我真的在場我的反應應該會跟葛雷一樣,興奮地亂吼亂叫,只不過設施的畫面有點少,不容易讓人理解園內空間概念,對於以樂園為主要場景的電影,這顯得有點融入感不足。
![]() |
Indominus rex : "That creature in white is hot." |
從「帝王暴龍」的失蹤開始慢慢醞釀瀰漫在空氣中的恐懼,等到再次出現的時候,以雷霆萬鈞的氣勢突破圍牆,氣氛的轉折刺激,而且後面一連串的災難又再次證明了第一集Dr. Ian Malcolm說過的混沌理論,人類總用數字來控制事物,卻不知背後的混沌理論,一切看似不規則的狀態都會有必定發生的機率,而且生物才是最大的變因,並不是數據在主宰一切,這也是男女主角的對比元素之一,歐文相信生物之間的連結,而克萊兒就是典型的數據人,我也認為這是這系列電影批判的先聲,就像老年Pi說的,少一點控制才是快樂的秘訣。
![]() |
好想養一隻阿! |
而緊張刺激的片段也毫不馬虎,像菜鳥員工掉到迅猛龍籠子裡後與主角對峙的畫面,感覺像是在走鋼索般,隨時會失足掉落深谷的感覺,緊張感破表,還有翼手龍群的奔竄一直到滄龍的收尾,畫面欲起又落,就像是在坐大怒神一樣,完全控制住觀眾的心跳,這是我最喜歡的片段。 但當然不只這些,迅猛龍四兄弟姊妹的群體狩獵也很精采,威猛主角與四隻迅猛龍衝出的那刻,跨物種的連結讓人異常的興奮 (咦?),快速的低角跟拍讓人隨著迅猛龍穿梭叢林,就像是第一人稱的迅猛龍視角,體會這種生物的狩獵本領;還有直升機墜毀後連接帝王暴龍的帥氣轉頭奔跑,一股狂傲氣勢的連接,凸顯了這一連串災難的不可阻擋性,每個都讓我看得超過癮。
![]() |
是在比賽看誰先閃就對了 |
許多畫面雖然嚇人,但也因為電影僅做到保護級而已,所以在怎麼驚嚇都不會有"真正"血腥的場面出現,這點我覺得比較可惜,當然這個考慮因素是因人而異的,也不難理解片商的目標市場。 而至於刻板印象的問題,我認為這無須大驚小怪,就像上述第一段說的,這部續作也帶有一些回顧過去的意味在,角色不免會有一些傳統的色彩,但說真的現今的世道又進步了多少呢?還是只是喊喊口號而已;像是肥仔警衛只有被吃的份,其實是在對觀眾說:「你再不減肥被吃的就是你!」別再說甚麼歧視胖子了,其實這個世界還是需要適時的old fashion,所以這部電影整體來講會有點保守的錯覺,但其實都是有它的目的在,況且真正具有批判性的不會只有這些小議題,而是生物科技對人文世界的帶來的反思,這才是這系列的故事主軸。
在過去是戰爭催生文明,如今又加上了資本主義,在這些體制的運轉下,生物科技的發展絕對是一大隱憂。 重新開幕後的侏儸紀世界,為了增加獲利而研發混種恐龍,其實先前的恐龍也有加入青蛙的DNA,因為生物是無法完全複製的,又更何況是6500萬年前的生物,這就像是在修復敦煌壁畫一樣,有時就是需要一點想像力,還要推斷當時的環境以及會有什麼樣的行為模式;且混種也會帶來某些生存的優勢,但不管倫理道德如何,不管是自然的或人工,生命都會找到出路,以前的宗教是基於無知,如今對我來說,科學才是最真實的上帝。 在心理學裡權力是控制行為的動機之一,目的是對於自己的行為能被肯定,而這種狀況都會有過度自信的疑慮,但縱觀歷史這種行為的可行性都是短暫的,就像是不斷受到外力干擾的生命(帝王暴龍),總有一天必定會出錯,但是那四隻迅猛龍就不一樣了,他們與星爵是基於互相信任而形成的夥伴關係,這是再怎麼堅固的銅牆鐵壁都比不上的。
![]() |
好像哪裡 怪怪的 |
看完3D之後我對這門技術依舊保持觀望,在放映的過程會限制住焦點,視覺應該讓觀眾去自由探索,若限制住某個物體會失去整個構圖,看完還會有眼睛疲勞的疑慮,就像我先前講的,我比較希望3D能應用在其他各個領域,而不是取代以往的觀影模式,但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天,我還是會接受它。 這部電影可以簡單地看,也能很有深度地看,讓男女老幼都看得開心,也能讓像我這種愛腦補的人高潮,不過科幻電影終究還是科幻電影,有些電影裡的恐龍,專家甚至連有沒有羽毛都無法確定,更別說基因移植或複製的廣泛使用,就當作是略帶點警世作用的娛樂片吧,並且陪伴我們成長,成為我們的人格之一,就像最後在片尾的時候,老朋友深深的那一吼,也把我們美好的回憶都call back了。 How can you not be romantic about dinosaurs?
圖片來源:Legendary Pi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