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傳統的君臣父子的觀念下,一個家庭總是圍繞著父親的角色而運行,父親的存在是牽制我們不讓世俗過度渲染,也是道德規範的象徵,為了養育出優秀的下一代,父親通常代表著秩序,這個角色有時既衝突又讓人有歸屬感,但一切都是傳承的目的,也意味著在盡孝當中,傳承才是最重要的倫常表現,但隨著如今的世界局勢不斷改變,家庭的型態也逐漸轉換,人們對於夢想不再保守,對於老一輩的人們來說,當一個飯局不再有味道時,能傳承的只剩下妥協,說來也許有些心酸,但也有些鬆口氣的感覺。
在當時李安就早有先見之明,看見世代交替的前奏曲,以當時來講相對具突破性的題材脫穎而出,跨國戀、同性戀、無所傳承的哀怨與各種價值觀的衝擊,在《飲食男女》裡身為國宴大廚,即使能煮出各種美味的菜色,但家裡的飯局卻日益無味,電影裡的長輩若反抗只會顯得自己多麼格格不入,而年輕的一輩也時常為了盡中國倫常之孝而卡在中間焦頭爛額,在各取所需的前提,總是會為了一個家,而讓每個人傷透腦筋,父親的地位若太過沉重都會使其他成員動彈不得,這是個顛覆傳統的過程,也難怪《推手》裡的朱老夾在時代的縫溝之中,難免感嘆屋子之大卻容不下我這老人。
李安善於捕捉人文世界的縮影與情感的細膩,他的電影充滿文化的底蘊,讓人在時代的壓力之中悟出中和之道,有一種舒暢的情懷,就像是《囍宴》的結尾,過海關時雙手高舉著,意味著面對時代的衝擊,時代邊緣的人也只能雙手高舉,任人處置,既是開心也參點心酸,而電影的對白也非常生動有趣,不少片段裡除了體會裏頭的情懷還能讓觀眾會心一笑,充分凸顯了時代的差異性,題材突破時代的框架又吸引人的注意力,也許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應該多去看看老一輩的故事,可能對我們來說有些彆扭,但這些文化也有許多值得擷取的智慧與樂趣,不管面對老少、異族、文化都應該予以尊重,講求不爭之爭,貴在中和,就像太極拳裡的"剛柔並濟"。
其實李安在他後來的電影也一直提到父子關係,像是《綠巨人浩克》與《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父親總是扮演傳統的約束力,與新一輩的思想勢力抗衡,這是一個在日新月異的世界裡最常遇到的問題,如何擺脫世俗與傳統的眼光,追求真正的演化,在《臥虎藏龍》裡李慕白與秀蓮若有似無的愛情無法舒暢表達,玉嬌龍與羅小虎的愛情也被倫常道德壓抑著,就連講述美國文化的《胡士托風波》也是與世俗抗衡的過程,訴求要的是愛不是戰爭,其實我們每天都活在被壓抑的環境裡,尋求任何一絲妥協的可能,還有講述同志議題的《斷背山》,都是被世道夾殺的例子,也許李安要的就是以情感來包裝的自由。
![]() |
在同一個空間裡,每個人看的方向都不同。 |
在我自己的價值觀裡,我相信Nothing last forever,萬物都需要演化,文化也不例外,我們要面對的不只是生存的壓力,還要面對真實的情感,如果壓迫其中一個要素,都是壓抑演化的毒藥,猶如李安在《囍宴》裡客串的台詞"你正見識到的是性壓抑5000年的結果"。 對於咱Asian內斂的情感,李安給了更踏實的詮釋,我們要的不外乎是真正的自由,但人文世界的情感又將我們牢牢拴住,當中的酸甜苦辣正是品嘗人生最美味的關鍵;在電影裡衝突與釋懷你來我往的過程中,我們都能看見自己的影子,如何在每一個人文互動中找到最好的出口才是安身之道,尤其隻身在臺北更能體會一些不經意浮現的情感。#
圖片來源:Reuters、Central Pictures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