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World War Z 末日之戰》

導演:Marc Forster

    在討論這部電影之前,有留意相關消息的人一定會知道一些製作過程的內幕消息,如果有興趣的人Google一下都不難找到,其實我也是看完電影才知道這些內幕,只能說What a perfect save!  導演自稱這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殭屍題材的商業大片,但我認為有點太小看自己了,光是原著小說的故事背景就夠延伸出更多吸引人的話題,而不是只有英雄一路殺殭屍,這又不只給小孩子看,且光看演員陣容有我很愛的演員Brad Pitt 就沒有不進戲院的理由了,說真的就算他隨便演也是穩穩過,導演手上握有這些王牌卻只甘願做典型商業大片?感覺有點可惜,但是整體來講這部電影我還是非常喜歡。

災難在即,家人至上
    自從看過《我是傳奇》後(90後的深刻記憶),我對於殭屍片有了更遼闊的視野,不是只有像玩〈惡靈勢力2〉一樣一路殺到底,電影更多了社會議題與人文基底,重點放在內心的掙扎與變化,引領觀眾從一般日常生活當中進入全城戒備的過程,我覺得這個前戲過程很重要,像《末日之戰》裡殭屍出現的場景,從日常的對話到聽見微弱尖叫聲,再到出現激動的警察,最後一台卡車撞開觀眾的各個感官,每個過程循序漸進,主角的感受就是觀眾的感受,成功營造出末日前夕的不知所措與驚恐。

有點想 跟著爬

    電影裡有殭屍出現奔跑的畫面幾乎都是天花亂墜,搖得亂七八糟,看得出導演要的是混亂的視覺效果,但是如果能多設計些好玩的鏡頭觀眾會看得更開心,畢竟沒有真的殭屍在追觀眾,所以直到後半段到WHO研究大樓之前,想好好看一隻殭屍長甚麼樣子都有困難,而且後來看消息後才知道上映版本的結局是重拍的,所以導演根本就是想從頭開無雙到尾,他的俄羅斯殭屍大戰都被剪到結局的旁白快轉區,不過前半段所製造的刺激感與臨場感還是有達到目的,像是在以色列的殭屍疊疊樂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喜歡唱歌!),既有創意又夠恐怖,還有在飛機上時,在密閉的空間裡只有一道布簾隔開獵食者與獵物,短暫的沉默後還是逃不掉僵屍的血盆大口,這都是我覺得很成功的片段。

小布:那是珍妮佛嗎?
    電影調性與配樂製造出弔詭的氣氛,在永遠不知道下一步的情況下,從殭屍爆發、總統死亡&家人分離,一直到年輕科學家的致命仆街,都不斷給予情緒上重大打擊,而主角之所以是主角就是靠他過人的求生本能與意志力,尤其是被殭屍血沾到時立刻衝到圍牆上讀秒,不知為何這一幕很有後勁,還有最後穿越天橋時搭配著音樂起伏達到高潮,這又再次打了導演的臉,不用大預算與大場面,只在小空間裡也能成就這屌到爆的結局,有道是“唯有不斷移動才能生存”,導演應該是認真到忘了移動吧,最後結尾的背景對白也寓意深重,當人類面對各種社會議題或全球性問題時,世界唯有團結,除此別無他徑。

這段帥得驚天地泣鬼神

    電影裡的場景從美國到南韓再到以色列,營造出了世界級的災難背景,卻直接跳過中國大陸,像這種病毒的散播方式來說中國沿海人口密度這麼高應該是受害大戶吧,我知道是為了過審核,但中國對電影的封閉政策真的對於文創領域一點幫助都沒有,可是在小說裡對於中國災情有更多的描述,有興趣可以直接去看小說。  我對於解藥設定非常喜歡,既有創意又有哲學性質,弱點有時是最好的偽裝,能使我們能突破逆境,這也許是人類偉大的地方,我們竭盡所能尋求生存的方法,知所進退並主動追求演化,並在災難中團結彼此,像是主角帶著陌生人的小孩當作自己的家人 (即使在電影裡仍不忘領養小孩)

    而在同一家超市裡,有人幫助主角,也有人像個野蠻人一樣不講理,反映了社會的現況,有時會為了利己而寧願傷害別人也不願團結想出更好的辦法,就連警察也自顧不暇,這也牽扯到這個故事應該要探討到的社會議題,還有人口激增空氣汙染 (近二十年小孩氣喘的比率增加數十倍) 溫室效應等連帶的效應,同時也探討許多政治的問題,這些元素在電影裡都只像是漂亮的背景,如果要單單用爽片定義的話未免太容易滿足了吧,況且整體看來也只是"還好爽"而已。 #



圖片來源: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陳 的頭像
    小陳

    iTalkMovie聊電影

    小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